便秘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的名称,而是一种症状。它可以由多种疾病所引起,也可引起多种疾病。一般来讲,便秘是指便次减少,排出困难,或者两者兼有。但目前,国际上慢性便秘较为统一的诊断标准是:在排便量太少,粪质太硬,排出太困难,必须长时间努挣,直肠胀感,排便不尽感,长期无便意,或一周内排便少于2次等表现中存在2个或2个以上症状,且症状至少持续3个月以上者,排便 ≤3次 /周,25%以上时间排便困难;25%以上时间粪质较硬或呈球状;25%以上时间有排便不尽感;结肠检查未发现有器质性病变者。故慢性便秘又称为顽固性功能性便秘。
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和饮食的日益精细,便秘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。有文献报道,第三世界国家便秘的患病率远较发达国家为低。我国的调查发现,男性便秘患病率为8%,而女性则高达20.1%,这也许与女性的生理特点、运动量较少及饮食精细有密切的关系。
便秘的病因主要有三大类:肠道病变(包括肛门、直肠、结肠的器质性或功能性疾病,如结肠肿瘤、子宫内膜异位症、肠易激综合症);肠道外病变(包括神经性、内分泌与代谢性及医源性);不良生活习惯(如饮水不多、生活环境改变及缺乏锻炼等)。
功能性便秘可分为:出口梗阻性便秘(如直肠内脱垂、直肠前突、耻骨直肠肌综合症等)、结肠慢传输性便秘(即粪便在结肠中传输减慢所致的便秘,其特点是病人往往无排便欲望,即缺乏便意感)。
便秘可引起或加剧多种疾病,如痔疮、肛裂、结肠炎、结肠癌、大肠黑变病、结肠息肉、高血压病、心脏病、脑血管疾病,且由于粪便在肠腔内停留时间过长,增加毒素吸收,影响美容。
便秘病人除排便次数减少、排出困难外常伴有腹痛、腹胀、口渴、恶心、会阴部胀痛、便血等不适,此外,尚可有心情烦躁、失眠、焦虑等神经精神症状,部分患者还有口苦、皮疹和头痛等,极少数神经质患者可有自杀倾向。
便秘病人除了常规的肛门视诊、直肠指诊和肛门镜检查外,还应作排粪造影和结肠运输试验,有条件的还可作结肠镜检查,肛管压力测定及肌电图检查等。
从原则上讲,便秘的治疗首先要解决引起便秘的原发性疾病,如肛裂可局麻下扩肛或肛裂切除术,结肠肿瘤行根治术或姑息切除术。一般的治疗包括纠正不良饮食习惯,多食粗纤维含量高的食物,养成多饮水的习惯。据专家推荐,每日饮水量不应少于8杯白开水,至少达3000毫升以上,但不宜饮浓茶或咖啡等饮料。养成良好的定时排便习惯也至关重要,最好是一日一次,每天排便的最佳时间为早餐后20分钟左右。不要忽视便意,据统计,在女性中有高达33%的便秘患者有忽视便意的现象。在生活上要注意起居规律,适当参加体育运动和锻炼,保持乐观的良好心态和情绪。一般不主张轻易使用泻剂,即使要用泻剂,也必须在医师指导之下用药,而且不宜长期使用。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功能性便秘,如直肠前突、直肠内套叠等,可行手术治疗。
便秘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疾病所致的症状,所以一旦患病就应该到医院专科就诊,查明原因,排除器质性病变,在专科医师指导下进行正确治疗,一般会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。